资讯中心NEWS CENTER

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完善,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企业新闻 技术文章

首页-技术文章-切割反吹色谱仪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

切割反吹色谱仪其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呢?

更新时间:2025-08-22      点击次数:22
  切割反吹色谱仪是一种结合中心切割与反吹技术的高效气相色谱分析设备,通过多阀多柱系统实现复杂样品中目标组分的精准分离与检测,尤其适用于高纯气体及痕量杂质分析。
  其核心原理在于利用阀切换技术改变载气流向:在进样阶段,样品经预切柱初步分离,目标组分保留在预切柱前端;反吹阶段,通过十通阀或六通阀切换载气方向,将非目标组分(如高沸点杂质)反向排出系统,避免其进入分析柱污染检测器,同时缩短分析周期。例如,在燃料氢气分析中,该技术可一次进样完成CO、CO₂、总硫等ppb级杂质的检测,分析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30%以上。
  切割反吹色谱仪的操作步骤需结合其“切割-反吹”核心功能,在传统气相色谱操作基础上增加了阀切换程序的设置与执行,整体流程可分为样品前处理、仪器准备、方法参数设置、样品分析、数据记录与后处理等环节,具体如下:
  一、样品前处理
  样品制备:根据分析对象特性(如气体、液体、固体)进行预处理,确保样品符合仪器进样要求。例如:
  气体样品需去除水分、颗粒物等杂质(可通过脱水阱、过滤器);
  液体样品需溶解、稀释至合适浓度(避免堵塞进样口或色谱柱);
  固体样品需通过萃取、热解吸等方式转化为气态或液态可分析形态。
  样品保存:对易挥发、易氧化的样品,需在密封容器中低温保存,避免组分损失。
  二、仪器开机与准备
  启动系统:按顺序开启载气(如氮气、氦气)、色谱仪主机、检测器、工作站,确保载气压力稳定(根据色谱柱类型设定,通常0.1-0.5MPa)。
  色谱柱与检测器预热:
  设定色谱柱箱初始温度(如50℃)、升温程序(根据目标组分沸点设置速率和终温);
  启动检测器(如FID需点燃火焰,ECD需稳定电流),待温度、灵敏度达到设定值(通常需30-60分钟)。
  检查切割反吹装置:确认切换阀(如六通阀、十通阀)连接正确,手动测试阀切换动作是否顺畅,避免卡顿影响切割精度。
  三、方法参数设置(核心步骤)
  基础色谱参数:在工作站中设置进样量(如1μL)、进样口温度(高于样品沸点50-100℃)、载气流速(恒流或恒压模式)、检测器参数(如FID氢气流速40mL/min,空气400mL/min)。
  切割与反吹程序设定:
  切割时间:通过预实验确定目标组分与干扰组分的出峰时间,设置切割开始时间(前馏分干扰峰结束后)和结束时间(目标组分完q流出前),确保仅截取目标组分保留在色谱柱中。
  反吹启动条件:设定反吹开始时间(目标组分完q流出色谱柱后),此时切换阀动作,载气反向吹扫色谱柱,将未流出的高沸点杂质反吹出色谱系统(避免进入检测器)。
  阀切换模式:选择手动触发或自动触发(通过工作站时间程序控制,精度更高)。
  四、样品分析
  进样操作:
  液体样品通过微量注射器手动进样(或自动进样器),气体样品通过气体进样阀进样,确保进样手法稳定(避免气泡、进样量偏差)。
  进样同时,工作站同步记录色谱图,启动时间程序。
  切割与反吹执行:
  当达到预设切割时间,切换阀动作,完成目标组分与干扰组分的切割分离;
  目标组分流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后,达到反吹时间,阀再次切换,载气反向吹扫,将剩余杂质排出系统。
  系统监控:实时观察色谱图基线、峰形及检测器信号,若出现异常(如峰形拖尾、基线漂移),需暂停分析并排查原因(如阀切换故障、载气不稳)。
  五、数据记录与后处理
  数据采集:工作站自动记录色谱峰保留时间、峰面积/峰高,生成原始谱图。
  结果计算:根据标准样品的校正曲线,计算样品中目标组分的浓度(外标法、内标法等)。
  仪器关机:分析结束后,先关闭检测器(如FID熄灭火焰),再逐步降低柱箱温度至室温,最后关闭载气和主机电源,清理进样口和废液。

扫码加微信

扫一扫
手机浏览

Copyright©2025  浩瀚色谱(山东)应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8012860号-8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